10年之后,伦敦会依旧是艺术和设计的中心吗?建筑师 Tomaso Boano 和 Jonas Pri montas 有个疑问。 他们觉得,伦敦愈加高的租金和学费会迫使青年离开这座城市,这里只是那些不需要工作就能负担起这类成本的人。
在今年的伦敦建筑节(London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 2016)上,他们设计了一座是艺术家的工作室 Minima Moralia,让这类创意工作者携带我们的工具,在这个小盒子里做我们的事。
“大家觉得创造力不应该和社会等级划等号。”
这个工作室用了最简单的材料。结构是黑色金属框,用定向刨花板(OSB)作为地板、天花板和家具,有环保抗潮、不容易变形的特点。
盒子的四面墙都用了一种半透明的阳光板,使得大家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状况。
阳光板做成了窗户和一个折叠打开的门,可以加大过路人与里面艺术家的联系。这种来自双方的互动能够帮助增加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也让居民知道艺术和设计。
Minima Moralia 名字来自于德国社会学家 T. Adorno 在 1951 年出版的哲学著作《道德的最低限度》(Minima Moralia),在书中,他把“常识分子再现成永恒的流亡者”,而住在这类小盒子里的艺术家其实也是一种流亡者,而如此的小盒子就提供了一个临时住所,有点像快闪店的定义,当如此的盒子遍布城市里时,就能让艺术家随便移动。
这所盒子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可以安放在城市里废弃的花园或荒地中,设计者原本也想借助这类像城市缝隙一样的地方。
在建筑节期间,它被放在达斯顿屋顶公园(Dalston Roof Park)里展出。
伦敦建筑节(London Festival )的第一届举办于 2004 年,关注城市的近况和将来进步,促进积极的改变
今年的主题是“社区”(Community),通过重新认识熟知的地方或重新设计公共空间来考虑城市将来的进步。